订阅电子通讯 立刻预订
预订
立刻预订

艺术项目

异国的相遇2023

跨越科技、艺术、音乐之创作

时至今日,科技发展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性能,同时佈满在生活的每一处,令我们不禁反思,冰冷而了无生气的科技,是否和人类在创意艺术所展示的活力完全对立?究竟科技令我们彼此隔绝,还是推动我们创作及与人联繫的可能?

在艺术家兼音乐製作人冯颖琪 (Vicky) 和新媒体艺术家林欣傑 (Keith) 的首次合作中,他们弥合了这种伪对立。

他们一起以科技来呈现我们感官内的律动,并将当中难以言喻的感受,蜕变成能在各居舍中展现的集体体验。

四位以旅行者的身份分别前往居舍所在城市,不管是已疏远的城市,曾经称之为家的城市,或是带着深厚回忆的城市,这些情绪都在旅途中浮现出来,以数据的形式捕捉。

从旅程中收集的数据会被 Keith 转录成数据谱画、Vicky 创作的音乐曲目以及体现每个旅行者对城市内心感受的数据雕塑。

每件作品散发出的脉动和音色,都是独一无二,却又和谐一致。观众可用视觉、听觉,甚至触觉来体验,打开感官,再超越时空,在不同的维度去认识艺术品。

「我们收集的数据并非冰冷、毫无生气,而是每位旅行者在不同环境所引发之念头和感受之呈现。我十分期待透过这沉浸式装置向大家展示我们的心跳、触觉和视觉。」—— 参展艺术家 林欣傑

「虽然我们的背景相差甚远,也来自完全不同的地方,但当我细阅数据时,发现我们原来都在经历很多类似的感受和情绪变化。这让我感觉到自己与对方的紧密联繫,而使我很感动。」—— 参展艺术家 冯颖琪

幕后功臣

香港

朱文长重遊故乡的旅程会产生怎样的音律?

探索更多

上海

冯颖琪在东方巴黎的旅程会产生怎样的音律?

探索更多

成都

朱芸编在这对比之都的旅程会产生怎样的音律?

探索更多

北京

林欣傑在这传奇首都的旅程会产生怎样的音律?

探索更多

媒体艺术家

林欣杰(Keith Lam)

媒体艺术家及策展人,艺术与科技团队 Dimension Plus 共同创办人及艺术总监。作品曾于奥地利媒体艺术节电子艺术大奖(Prix Ars Electronica)、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等国际知名艺术节获奖,并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及艺术节展出,包括香港艺术馆、日本东京新国立美术馆、OK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、林兹电子艺术节、比利时科技艺术双年展、巴西国际电子语言艺术节、ISEA、国立台湾美术馆、台中国家歌剧院、香港艺术节等等。

媒体艺术家

林欣杰(Keith Lam)

媒体艺术家及策展人,艺术与科技团队 Dimension Plus 共同创办人及艺术总监。作品曾于奥地利媒体艺术节电子艺术大奖(Prix Ars Electronica)、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等国际知名艺术节获奖,并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及艺术节展出,包括香港艺术馆、日本东京新国立美术馆、OK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、林兹电子艺术节、比利时科技艺术双年展、巴西国际电子语言艺术节、ISEA、国立台湾美术馆、台中国家歌剧院、香港艺术节等等。

艺术家与音乐制作人

冯颖琪(Vicky Fung)

多重身份的音乐制作人及艺术家,冯颖琪在她的创作、制作及策展生涯中,总是在其作品中呈现独特性和创新性,并有着强烈的共情共感。她曾与不同歌手合作,并在媒体和专业协会中获得不少音乐奖项及认同。作为2023年Clore Fellowship(一个全球艺术和文化领导力计划)的成员,她将继续深化她对社区艺术和参与性艺术项目的面向。近年她涉猎更多的媒体创作可能性,作品包括2016年参与新视野艺术节多媒体演出”刹那的乌托邦”、担任互动虚拟现实体验“Silili and The Tree” (2021)的音乐总监以及2022年最新融入了声音疗愈和艺术技术的元素的互动艺术体验“徕徊之间”等。

艺术家与音乐制作人

冯颖琪(Vicky Fung)

多重身份的音乐制作人及艺术家,冯颖琪在她的创作、制作及策展生涯中,总是在其作品中呈现独特性和创新性,并有着强烈的共情共感。她曾与不同歌手合作,并在媒体和专业协会中获得不少音乐奖项及认同。作为2023年Clore Fellowship(一个全球艺术和文化领导力计划)的成员,她将继续深化她对社区艺术和参与性艺术项目的面向。近年她涉猎更多的媒体创作可能性,作品包括2016年参与新视野艺术节多媒体演出”刹那的乌托邦”、担任互动虚拟现实体验“Silili and The Tree” (2021)的音乐总监以及2022年最新融入了声音疗愈和艺术技术的元素的互动艺术体验“徕徊之间”等。

吉他手

朱文长(Tjoe)

朱文长,以伦敦为基地的乐手兼制作人,与英国和欧洲的艺术家(包括 Brown Penny 和 PYJÆN)以及世界各地的不同音乐节合作。 Tjoe 还发起了自己的独奏音乐项目,并创立了 NTBM(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兴音乐家组成的爵士乐组合)和他的独奏音乐项目。 Tjoe毕业于Musicians Institute,在 Scott Henderson、Allen Hinds、Brad Rabuchin 和 Daniel Gilbert 的指导下受到启发和培养,受到爵士乐、放克、布鲁斯和流行音乐的影响。

吉他手

朱文长(Tjoe)

朱文长,以伦敦为基地的乐手兼制作人,与英国和欧洲的艺术家(包括 Brown Penny 和 PYJÆN)以及世界各地的不同音乐节合作。 Tjoe 还发起了自己的独奏音乐项目,并创立了 NTBM(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兴音乐家组成的爵士乐组合)和他的独奏音乐项目。 Tjoe毕业于Musicians Institute,在 Scott Henderson、Allen Hinds、Brad Rabuchin 和 Daniel Gilbert 的指导下受到启发和培养,受到爵士乐、放克、布鲁斯和流行音乐的影响。

二胡演奏家

朱芸编

朱芸编是一位来自香港在国际获奖无数的二胡演奏家和电影作曲家。他的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无限的精湛技艺,被认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奏家。在英国,他是第一位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公爵厅演出的华人演奏家,并在英国、美国、法国、荷兰、瑞士、日本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香港、中国大陆等世界各地演出数百场音乐会,并在国内和国际音乐比赛中赢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奖项。朱芸编亦是一位专注的作曲家,曾参与多部电影、电视剧、游戏和广告的配乐。

二胡演奏家

朱芸编

朱芸编是一位来自香港在国际获奖无数的二胡演奏家和电影作曲家。他的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无限的精湛技艺,被认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演奏家。在英国,他是第一位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公爵厅演出的华人演奏家,并在英国、美国、法国、荷兰、瑞士、日本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香港、中国大陆等世界各地演出数百场音乐会,并在国内和国际音乐比赛中赢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奖项。朱芸编亦是一位专注的作曲家,曾参与多部电影、电视剧、游戏和广告的配乐。

媒体艺术策展人

邝佳玲

居于香港的媒体艺术策展人、作者、监制及教育者。她是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的项目总监,并是SIBYLS的创办人,机构致力推动艺术与科技,主责顾问、策划与制作。近期策展及监制的项目包括《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》线上线下实验项目(2023)、无中生有 – 电影美术及服装展 (2023)等。多年来担任多个的艺术节及大赛评审,包括韩国的VH Award 2022、 Siggraph Asia 2022等。她致力于香港以兼任讲师身份任教于多间大学,以及曾参与多个国际艺术节的演讲会谈,如林兹的Ars Electroncia、柏林的Transmediale、韩国的ACT Festival等。

媒体艺术策展人

邝佳玲

居于香港的媒体艺术策展人、作者、监制及教育者。她是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的项目总监,并是SIBYLS的创办人,机构致力推动艺术与科技,主责顾问、策划与制作。近期策展及监制的项目包括《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》线上线下实验项目(2023)、无中生有 – 电影美术及服装展 (2023)等。多年来担任多个的艺术节及大赛评审,包括韩国的VH Award 2022、 Siggraph Asia 2022等。她致力于香港以兼任讲师身份任教于多间大学,以及曾参与多个国际艺术节的演讲会谈,如林兹的Ars Electroncia、柏林的Transmediale、韩国的ACT Festival等。

 

一同感受


香港 奕居
10月9日至10月23日

上海 镛舍
10月30日至11月13日

成都 博舍
11月20日至12月6日

北京 瑜舍
12月14日至1月15日

 

 

一同感受


香港 奕居
10月9日至10月23日

上海 镛舍
10月30日至11月13日

成都 博舍
11月20日至12月6日

北京 瑜舍
12月14日至1月15日

 

参展艺术家 - 冯颖琪及林欣杰 | 策划人 - 邝佳玲 | 旅行者 - 朱文长及朱芸编 | 表演音乐家 - 冯颖琪、林欣杰、朱文长、朱芸编 | 导演 - 张杰茗 | 摄影指导 - Sam Chan | 摄影团队 - Chan Hin Cheuk, Tang Yik Hei, Ma Pui Chuen, Poon Ho Man, 张杰茗 | 导演 - 张杰茗 | 策划人 - 晕针 | 摄影指导 - Yerson | 摄影团队 - 李文玉 | 制作助理 - 团子 | 摄影师 - 晕针 | 导演 - 张杰茗 | 策划人 - 晕针 | 摄影指导 - Allen Jam | 制作助理 - 尾巴 | 摄影师 - 晕针 | 导演 - 张杰茗 | 策划人 - 晕针 | 摄影指导 - 小龙 | 制作助理 - 武艺 | 摄影师 - 晕针 | 剪辑员 - 陈德富 | 着色师 - 小罗 | 摄影指导 - 邹伟权 | 摄影团队 - 林星佑、戴子轩、周嘉豪 | 剪辑员 - 刘鸿发